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2-14  16



1.本发明涉及航空安全事故模拟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


背景技术:

2.川航挡风玻璃高空破损事件暴露出的民航飞行安全等问题。飞机在高空飞行过程中,由于飞行员操作不当、遭遇恶劣环境影响、飞机自身设计缺陷、飞机机械故障及安装过程缺陷等意外险情,很容易导致飞机座舱盖(挡风玻璃)发生爆破,使飞行员及空乘人员在正常飞行时迅速被暴露到高空低压的危险环境中,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3.现有技术中缺少可以模拟飞行员及空乘人员在正常飞行时因意外险情迅速被暴露到高空低压的危险环境中的二次爆破减压技术,无法通过模拟训练来避免遇险过程中因防护不当、操作不当引发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造成的机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解决了缺少模拟训练装置的技术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包括:
8.真空负压罐,所述真空负压罐上设置有第一抽气组件和第一密封门,所述第一抽气组件与所述真空负压罐的内部连通;
9.二次爆破减压机构,所述二次爆破减压机构包括承压舱室、第一喉管、第二喉管、第一撞击组件、第二撞击组件、第二抽气组件以及新风组件;所述承压舱室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内,所述承压舱室与所述真空负压罐的体积比为1:45~1:55,所述承压舱室上设置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一喉管和所述第二喉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压舱室连通,所述第一喉管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一承压玻璃,所述第二喉管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二承压玻璃;所述第一喉管内设置有第一变径组件,所述第二喉管内设置有第二变径组件;所述第一撞击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承压玻璃设置,所述第一撞击组件能够击碎所述第一承压玻璃;所述第二撞击组件对应所述第二承压玻璃设置,所述第二撞击组件能够击碎所述第二承压玻璃;所述第二抽气组件和所述新风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外,所述第二抽气组件和所述新风组件均与所述承压舱室的内部连通;以及,
10.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外,所述第一撞击组件、所述第二撞击组件、所述第一抽气组件、所述第二抽气组件、所述新风组件、所述第一变径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变径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承压舱室为中空长方体或中空正方体结构,所述承压舱室的外表面上设置多个加强筋;
12.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承压舱室的第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喉管与所述承压舱室的第二面连接,所述承压舱室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一组相对的面,所述第一喉管与所述第二喉管相对设置;
13.所述第二密封门设置于所述承压舱室的第三面。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撞击组件和所述第二撞击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内,所述第一撞击组件和所述第二撞击组件均包括支撑板、滑轨、撞击顶针以及驱动组件;
15.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真空负压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滑轨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撞击顶针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16.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撞击顶针连接以驱动所述撞击顶针在所述滑轨上运动。
17.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丝杠组件;
18.所述丝杠组件的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丝杠组件的丝杆与所述滑轨平行;
19.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丝杠组件的丝杆,以驱动所述丝杠组件的丝杆旋转,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20.所述丝杠组件的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撞击顶针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撞击组件的所述撞击顶针朝向所述第一承压玻璃,所述第二撞击组件的所述撞击顶针朝向所述第二承压玻璃。
21.可选地,所述真空负压罐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真空负压罐内水平设置有安装平台,所述承压舱室、所述第一撞击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撞击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抽气组件包括第一真空泵、第一抽气管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抽气组件包括第二真空泵、第二抽气管以及第二控制阀;
23.所述第一抽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真空负压罐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抽气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
24.所述第二抽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承压舱室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抽气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外,所述第二抽气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
25.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真空泵以及所述第二真空泵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26.可选地,所述二次爆破减压机构还包括废料收集组件,所述废料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
27.所述第一收集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压玻璃的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承压玻璃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集槽内;
28.所述第二收集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承压玻璃的下方,所述第二收集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二承压玻璃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集槽内。
29.可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外;
30.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c主机以及与所述pc主机连接的控制操作按钮和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
31.所述pc主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所述第一撞击组件、所述第二撞击组件以及所述新风组件电连接;
32.所述控制操作按钮用于对控制系统进行启停控制;
33.所述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用于控制所述pc主机。
34.可选地,所述承压舱室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pc主机;
35.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参数显示屏,所述参数显示屏用于对所述承压舱室内的压力参数进行实时显示。
36.可选地,所述承压舱室内设置有配置三点安全带的座椅、防护头盔、供氧面罩以及代偿防护服。
37.(三)有益效果
38.第一撞击组件对应第一承压玻璃设置,第一撞击组件能够击碎第一承压玻璃,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的第一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撞击组件对应第二承压玻璃设置,第二撞击组件能够击碎第二承压玻璃,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的第二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抽气组件用于抽取承压舱室内部的气体,新风组件用于向承压舱室内补充新风,通过控制第二抽气组件的抽气量以及新风组件的供气量,使承压舱室内部实现初始压力平衡。本发明完全模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二次爆破减压过程,提供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突发险情下的飞行实践教学、操作处置能力训练、生理和心理测试等功能,并通过体验和训练达到提升飞行员及空乘人员遭遇现实飞行复杂环境后的心理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填补目前国内外尚无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探索空缺,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进一步成为业内共识。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发明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发明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的二次爆破减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发明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的二次爆破减压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真空负压罐;11:第一密封门;12:安装平台;
44.20:承压舱室;201:第二密封门;202:加强筋;21:第一喉管;211:第一承压玻璃;22:第二喉管;23:第一撞击组件;231:支撑板;232:滑轨;233:撞击顶针;234:伺服电机;235:丝杠组件;
45.24:第二撞击组件;25:第二抽气组件;251:第二抽气管;252:第二控制阀;26:新风组件;271:第一收集槽;272:第二收集槽;
46.3:控制系统;31:参数显示屏;32:控制操作按钮;33: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48.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9.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包括真空负压罐1、二次爆破减压机构以及控制系统3。真空负压罐1为中空圆柱体,真空负压罐1上设置有第一抽气组件和第一密封门11,第一抽气组件与真空负压罐1的内部连通,第一抽气组件用于抽取真空负压罐1中的气体,使真空负压罐1内部保持负压状态。第一密封门11用于打开或密封真空负压罐1,便于工作人员对二次爆破减压机构进行检修。其中,二次爆破减压机构包括设置在真空负压罐1内的承压舱室20、第一喉管21、第二喉管22、第一撞击组件23、第二撞击组件24,以及与承压舱室20连接的第二抽气组件25和新风组件26。真空负压罐1为承压舱室20提供爆破后的动力源。承压舱室20上设置第二密封门201,试验检测设备和试验人员均通过第二密封门201进入承压舱室20内。第一喉管21和第二喉管22的第一端均与承压舱室20连通,第一喉管21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一承压玻璃211,第二喉管22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二承压玻璃。第一喉管21内设置有第一变径组件,第一变径组件能够调整第一喉管21的出风口径大小,从而调节承压舱室20的排气速度;第二喉管22内设置有第二变径组件,第二变径组件能够调整第二喉管22的出风口径大小,从而调节承压舱室20的排气速度。第一变径组件和第二变径组件通过调整相应喉道出风口径大小来实现承压舱室20内压力平衡时间的区间控制。第一撞击组件23对应第一承压玻璃211设置,第一撞击组件23能够击碎第一承压玻璃211,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20的第一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撞击组件24对应第二承压玻璃设置,第二撞击组件24能够击碎第二承压玻璃,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20的第二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抽气组件25和新风组件26均设置于真空负压罐1外,第二抽气组件25和新风组件26均与承压舱室20的内部连通。第二抽气组件25用于抽取承压舱室20内部的气体,新风组件26用于向承压舱室20内补充新风,通过控制第二抽气组件25的抽气量以及新风组件26的供气量,使承压舱室20内部实现初始压力平衡。
50.不同机型其座舱压力制度都明确了增压座舱与大气环境之间压差,系统通过承压舱室20模拟座舱环境,真空负压罐1模拟大气环境。若真空负压罐1体积过小,减压后平衡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提高真空负压罐1的真空度则造成座舱压差不满足要求。大幅提高真空负压罐1的体积,系统建造成本显著增加。当承压舱室20与真空负压罐1体积比在1:45至1:55之间,尤其是1:50时,即可满足平衡高度及座舱压差要求,又具有最高的费效比。
51.如图2所示,第一变径组件、第二变径组件、第一撞击组件23、第二撞击组件24、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25以及新风组件26均与控制系统3连接,在控制系统3预设设定相关运行程序。在系统程序运行前,先打开第一密封门11和第二密封门201,把试验检测设备以及人员放入承压舱室20,关紧第一密封门11和第二密封门201。控制系统3通电启动,通过控制系统3控制第一抽气组件启动,使真空负压罐1内处于真空负压状态。控制系统3控制启动第二抽气组件25和新风组件26,并调节第二抽气组件25的抽气速度和新风进入量,使承压舱室20达到初始压力平衡。启动第一撞击组件23击碎第一承压玻璃211,通过第一变径机构的调整,使承压舱体内的初始压力通过预定爆破时间达到所需的一次爆破目标高度,再控制第二撞击组件24启动,将第二承压玻璃瞬间击碎,通过第二变径机构来调整第二次爆破时间,使承压舱室20内达到最终压力高度,完全模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二次爆破减压过程,提供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突发险情下的飞行实践教学、操作处置能力训练、生理和心理测试等功能,并通过体验和训练达到提升飞行员及空乘人员遭遇现实飞行复杂环境后
的心理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填补目前国内外尚无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探索空缺,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进一步成为业内共识,同时此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将成为国内国际首创,将起到里程碑和引领时代的重大意义。
52.如图3所示,承压舱室20为中空长方体或中空正方体结构,承压舱室20的外表面上设置多个加强筋202,以提高承压舱室20的承压能力。第一喉管21与承压舱室20的第一面连接,第二喉管22与承压舱室20的第二面连接,承压舱室20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一组相对的面,第一喉管21与第二喉管22相对设置。第一喉管21和第二喉管22以承压舱室20对称,在撞击承压玻璃的过程中,撞击力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降低承压舱室20的固定难度。第二密封门201设置于承压舱室20的第三面,第二密封门201能够完全打开或关闭承压舱室20,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
53.如图3所示,第一撞击组件23和第二撞击组件24均设置于真空负压罐1内,第一撞击组件23和第二撞击组件24均包括支撑板231、滑轨232、撞击顶针233以及驱动组件。真空负压罐1内水平设置有安装平台12,承压舱室20和支撑板231均设置在安装平台12上。驱动组件和滑轨232均设置于支撑板231上,滑轨232的一端朝向承压玻璃,驱动组件与控制系统3信号连接或导线连接。撞击顶针233滑动设置于滑轨232上,驱动组件与撞击顶针233连接,通过驱动组件来驱动撞击顶针233在滑轨232上运动,撞击顶针233快速撞击相应的承压玻璃,击碎承压玻璃。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234和丝杆组件235。丝杆组件235优选为滚珠丝杆组件235,滚珠丝杠通过丝杠固定座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板231上并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234的转轴联接。滚珠丝杠将伺服电机234输出的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微进给功能。联轴器用来联接伺服电机234轴和滚珠丝杠,使之共同旋转并传递扭矩。丝杠固定座用来固定滚珠丝杠的,确保其滚珠丝杠不会因高速旋转而产生晃动。丝杆组件235的滑块安装在滚珠丝杠上并能在滚珠丝杠的带动下沿着滚珠丝杠来回移动。撞击顶针233安装在滑块上,并且第一撞击组件23的撞击顶针233正对第一承压玻璃211安装,并能随第一撞击组件23的滑块朝着第一承压玻璃211移动后将第一承压玻璃211击碎。第二撞击组件24的撞击顶针233正对第二承压玻璃安装,并能随第二撞击组件24的滑块朝着第二承压玻璃移动后将第二承压玻璃击碎。撞击顶针233是通过其顶部直径较小且快速撞击承压玻璃后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使之迅速破碎,从而实现快速减压爆破的。
54.优选地,第一变径组件和第二变径组件为电动板闸或电动球阀,第一变径组件和第二变径组件均与控制系统3信号连接或导线连接,通过控制系统3来调节电动板闸和电动球阀的打开幅度,从而调节喉管出风口径的大小。
5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抽气组件包括第一真空泵、第一抽气管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二抽气组件25包括第二真空泵、第二抽气管251以及第二控制阀252,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在图中均未示出,为常规设备。第一抽气管的第一端与真空负压罐1的内部连通,第一抽气管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第一真空泵。同样的,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一端与承压舱室20的内部连通,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二端位于真空负压罐1外,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控制阀252连接第二真空泵。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252、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二真空泵均与控制系统3连接,通过控制系统3内置的程序来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252、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二真空泵的启停。
56.如图3所示,二次爆破减压机构还包括废料收集组件,废料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收集
槽271和第二收集槽272。第一收集槽271设置于第一承压玻璃211的下方,第一收集槽271的开口朝上,第一承压玻璃211部分位于第一收集槽271内。第二收集槽272设置于第二承压玻璃的下方,第二收集槽272的开口朝上,第二承压玻璃部分位于第二收集槽272内。具体地,以第一收集槽271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喉道端部位于第一承压玻璃211下侧的位置设有第一收集槽271。第一收集槽271为顶部开口并包围在第一承压玻璃211正下方的漏斗型容器。第一收集槽271上部分为金属网结构形式,下部采用钢板折制而成漏斗结构,能有效的将被击碎的玻璃进行收集,从而避免因玻璃碎片对爆破减压机构撞击所产生不必要的损坏。
57.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系统3设置于真空负压罐1外,控制系统3包括pc主机以及与pc主机连接的控制操作按钮32和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33,pc主机内置控制程序。pc主机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25、第一撞击组件23、第二撞击组件24以及新风组件26电连接。控制操作按钮32用于对控制系统3进行启停控制。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33为触控屏,用于控制pc主机从而控制各装置的运行,从而实现二次爆破减压的舱外远程控制。承压舱室20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pc主机。控制系统3还包括参数显示屏31,参数显示屏31用于对承压舱室20内的压力参数进行实时显示。
58.优选地,承压舱室20放置配备三点安全带的座椅,被试飞行员及机组乘员进入承压舱室20后佩戴防护头盔、供氧面罩及代偿防护服等个体防护装备,就座后佩戴安全带,联接供氧装置,连续监测血氧、心电等生理指标。按不同机型压力制度,设置承压舱室20及舱室11高度,实施爆破减压。从而真实地模拟飞机机舱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模拟训练人员。
59.第一撞击组件23对应第一承压玻璃211设置,第一撞击组件23能够击碎第一承压玻璃211,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20的第一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撞击组件24对应第二承压玻璃设置,第二撞击组件24能够击碎第二承压玻璃,从而打开第一道迅速减压通道,实现承压舱室20的第二次爆破减压过程。第二抽气组件25用于抽取承压舱室20内部的气体,新风组件26用于向承压舱室20内补充新风,通过控制第二抽气组件25的抽气量以及新风组件26的供气量,使承压舱室20内部实现初始压力平衡。本发明完全模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二次爆破减压过程,提供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突发险情下的飞行实践教学、操作处置能力训练、生理和心理测试等功能,并通过体验和训练达到提升飞行员及空乘人员遭遇现实飞行复杂环境后的心理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填补目前国内外尚无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探索空缺,对二次爆破减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进一步成为业内共识,同时此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将成为国内国际首创,将起到里程碑和引领时代的重大意义。
6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6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4.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包括:真空负压罐(1),所述真空负压罐(1)上设置有第一抽气组件和第一密封门(11),所述第一抽气组件与所述真空负压罐(1)的内部连通;二次爆破减压机构,所述二次爆破减压机构包括承压舱室(20)、第一喉管(21)、第二喉管(22)、第一撞击组件(23)、第二撞击组件(24)、第二抽气组件(25)以及新风组件(26);所述承压舱室(20)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内,所述承压舱室(20)与所述真空负压罐(1)的体积比为1:45~1:55,所述承压舱室(20)上设置第二密封门(201);所述第一喉管(21)和所述第二喉管(2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压舱室(20)连通,所述第一喉管(21)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一承压玻璃(211),所述第二喉管(22)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二承压玻璃;所述第一喉管(21)内设置有第一变径组件,所述第二喉管(22)内设置有第二变径组件;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对应所述第一承压玻璃(211)设置,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能够击碎所述第一承压玻璃(211);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对应所述第二承压玻璃设置,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能够击碎所述第二承压玻璃;所述第二抽气组件(25)和所述新风组件(26)均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外,所述第二抽气组件(25)和所述新风组件(26)均与所述承压舱室(20)的内部连通;以及,控制系统(3),所述控制系统(3)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外,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所述第一抽气组件、所述第二抽气组件(25)、所述新风组件(26)、所述第一变径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变径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舱室(20)为中空长方体或中空正方体结构,所述承压舱室(20)的外表面上设置多个加强筋(202);所述第一喉管(21)与所述承压舱室(20)的第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喉管(22)与所述承压舱室(20)的第二面连接,所述承压舱室(20)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一组相对的面,所述第一喉管(21)与所述第二喉管(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门(201)设置于所述承压舱室(20)的第三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和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均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内,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和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均包括支撑板(231)、滑轨(232)、撞击顶针(233)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231)与所述真空负压罐(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滑轨(232)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31)上,所述控制系统(3)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撞击顶针(233)与所述滑轨(232)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撞击顶针(233)连接以驱动所述撞击顶针(233)在所述滑轨(232)上运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234)和丝杆组件(235);所述丝杆组件(235)的丝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31)上,所述丝杆组件(235)的丝杆与所述滑轨(232)平行;所述伺服电机(23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31)上,所述伺服电机(234)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丝杆组件(235)的丝杆,以驱动所述丝杆组件(235)的丝杆旋转,所述伺服电机(234)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
所述丝杆组件(235)的滑块与所述滑轨(232)滑动连接,所述撞击顶针(233)设置于所述滑轨(232)上,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的所述撞击顶针(233)朝向所述第一承压玻璃(211),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的所述撞击顶针(233)朝向所述第二承压玻璃。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真空负压罐(1)内水平设置有安装平台(12),所述承压舱室(20)、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以及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2)上。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气组件包括第一真空泵、第一抽气管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抽气组件(25)包括第二真空泵、第二抽气管(251)以及第二控制阀(252);所述第一抽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真空负压罐(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抽气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所述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一端与所述承压舱室(20)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外,所述第二抽气管(25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252)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252)、所述第一真空泵以及所述第二真空泵均与所述控制系统(3)连接。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爆破减压机构还包括废料收集组件,所述废料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收集槽(271)和第二收集槽(272);所述第一收集槽(271)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压玻璃(211)的下方,所述第一收集槽(271)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一承压玻璃(211)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集槽(271)内;所述第二收集槽(272)设置于所述第二承压玻璃的下方,所述第二收集槽(272)的开口朝上,所述第二承压玻璃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集槽(272)内。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3)设置于所述真空负压罐(1)外;所述控制系统(3)包括pc主机以及与所述pc主机连接的控制操作按钮(32)和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33);所述pc主机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25)、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以及所述新风组件(26)电连接;所述控制操作按钮(32)用于对控制系统(3)进行启停控制;所述快速数控位移控制屏(33)用于通过所述pc主机对所述第一抽气组件、第二抽气组件(25)、所述第一撞击组件(23)、所述第二撞击组件(24)以及所述新风组件(26)进行舱外远程控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舱室(20)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pc主机;所述控制系统(3)还包括参数显示屏(31),所述参数显示屏(31)用于对所述承压舱室(20)内的压力参数进行实时显示。10.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舱室(20)内设置有配置三点安全带的座椅、防护头盔、供氧面罩以及代偿防护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爆破减压系统,其包括真空负压罐、二次爆破减压机构及控制系统。真空负压罐保持负压状态,为承压舱室提供爆破后的动力源。二次爆破减压机构包括承压舱室、第一喉管、第二喉管、第一撞击组件、第二撞击组件、第二抽气组件及新风组件;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的第一端均与承压舱室连通,第一喉管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一承压玻璃,第二喉管的第二端密封设置有第二承压玻璃;第一喉管内设置有第一变径组件,第二喉管内设置有第二变径组件;本发明提供模拟飞行训练过程中突发险情下的飞行实践教学、操作处置能力训练、生理和心理测试等功能,并通过体验和训练达到提升飞行员及空乘人员遭遇现实飞行复杂环境后的心理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承受和应变处置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顾昭 薛利豪 王桂友 刘晓鹏 于立华 温冬青 臧斌 蔡晓 谢鹏 贺龙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09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