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救险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21  8



1.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救险车结构。


背景技术:

2.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一大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像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大地上应运而生。城市的快速发展在给人民带来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内涝、城市高楼火灾等都是目前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国家应急事业的发展,应急市场也正在国内形成一个万亿级的朝阳产业,而服务于城市排涝、城市消防的各种应急救险车行业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的作用下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正在快速向前推进,服务于各细分市场的应急救险车也呈现出谱系化发展之势。
3.对于当下中国城市而言,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城市内涝和城市火灾,而与之对应的应急救险车包括大流量排涝抢险车、救险车和消防车。大流量排涝抢险车、救险车同属于城市排涝车的范畴,其主要功能就是在城市出现内涝时,对积水区域进行强排,这类车辆的特点是流量大,扬程低,机动性强;消防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时间较早,消防车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包括取水车、水罐车、泡沫消防车、主战消防车等,这些设备各自具备某种特定的功能,在整个消防灭火作业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整体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一套完整消防装备,其特点是扬程高,流量从小到大不等。
4.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车辆,均存在功能单一的缺点,例如:城市排涝车只能用于城市排涝,不能用于城市消防;城市消防车只能用于城市消防,不能用于城市排涝;城市消防中的取水车压力不足,取水后需要将水输送到水罐消防车二次加压后才能够达到灭火压力要求;城市消防中的水罐车不具备取水功能,需要消防取水车供水才能实现灭火功能;对于超高层建筑火灾,一般的水罐消防车压力远远不足,无法扑灭高层楼房火灾或者将水送到高层灭火。
5.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进行了探索研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供水车[公开号: cn212166375u],该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车体、取水机器人以及送水装置;所述取水机器人、所述送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取水机器人用于远程抽水;所述送水装置用于消防时向高楼送水;或者所述送水装置用于排水。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车,其具有多功能,通过送水装置可将水源送至高楼,为消防灭火工作提供水源,灵活性高,有效保证消防灭火工作。或者作为排涝装备将水从立交桥底部输送桥面排放,起到排水作用。且取水机器人用于远程抽水,其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方便快速的通过松软河岸、沼泽地进行抽水,机动性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取水范围,时效性高,保障灭火工作有效进行。
[0006]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该供水车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取水机器人仅仅具有消防取水功能,在进行抗涝抢险时需要依靠车体上设置的送水装置进行排涝,但是车体占地面积大,在路面积水严
重的洪涝环境下,难以将车辆停靠至积水区附近进行排涝。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形限制小、功能多样且功能模块切换方便快捷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包括救险车和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设于所述救险车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险车的车厢内部设有用于存放排水模块、供水模块和作业机器人的存放区,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为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提供动力,所述作业机器人用于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的搬运作业。
[0009]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动力系统设有用于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提供动力的第一管路,所述排水模块和所述供水模块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管路配合的第二管路。
[0010]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排水模块包括第一浮块,所述第一浮块内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工作端配合的第一挂耳,所述第一挂耳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浮块。
[0011]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供水模块包括第二浮块,所述第二浮块内部设有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工作端配合的第二挂耳,所述第二挂耳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浮块。
[0012]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作业机器人包括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基座,所述支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可驱动所述基座在高度方向升降的升降单元,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的承重座,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吊装单元,所述吊装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承重座的一端。
[0013]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承重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挂耳或第二挂耳的配合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电磁铁。
[0014]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承重座还包括第一伸缩缸和设置于所述承重杆远离固定的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缸设于所述承重杆,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可沿所述承重杆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
[0015]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伸缩杆的上侧壁设有挂耳定位块,所述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的自由端均设有与所述挂耳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
[0016]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吊装单元包括吊装架和设置于所述吊装架内部的绞盘,所述绞盘上设有消防水带或牵引绳。
[0017]
在上述的多用途救险车结构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导轨和驱动基座沿导轨上下运动的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的活动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设于所述支架。
[001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多用途救险车结构的优点在于:
[0019]
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在常规救险车的车厢内部设置动力系统、排水模块、供水模块和作业机器人,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购置成本,当需要进行排涝作业时,抢险人员可以将动力系统与排水模块连接,然后操控作业机器人将排水模块投放到排涝区域内,进行
排涝作业,当需要进行消防作业时,抢险人员可以将动力系统与供水模块连接,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功能切换,然后操控作业机器人将供水模块投放到附件的取水区域内,为消防设施提供高压水源,其中动力系统可以采用市售的电力系统或液压系统,为排水模块和供水模块提供动能,除了搬运排水模块和供水模块,作业机器人还可以参与抗险救灾物资的搬运,从而代替人工适应多种地形,降低了人员配置;
[0020]
2.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方式,便于抢险人员方便快捷地将排水模块或供水模块与动力系统连接,从而驱动排水模块或供水模块进行排水或供水作业,此外,抢险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将第一管路与排水模块的第二管路或供水模块的第二管路连通,然后遥控作业机器人将对应的模块搬运到对应的作业区域内,从而实现作业模式的切换,省时省力,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的时间,此外,可以将多个供水模块的供水端串联,形成高压水,直接为消防水炮进行供水,无需将水运输到水罐车二次加压后在供给消防水炮;
[0021]
3.通过设置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便于抢险人员控制作业机器人,利用承重杆,将第一挂耳或第二挂耳提起,从而实现对排水模块或供水模块的搬运;
[0022]
4.通过设置吊装单元,利用吊装单元和牵引绳,对搬运的排水模块、供水模块或救灾物资进行吊装固定,提升搬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利用吊装单元和牵引绳对排水模块、供水模块或救灾物资进行垂直吊运,还可以通过在使用吊装单元上设置消防水带,从而操控作业机器人作为布管机器人,为给排水作业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中多用途救险车结构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中排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中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中作业机器人搬运排水模块或供水模块时的工作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中作业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
图6是本发明中作业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
图7是本发明中排水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中排水模块内部另一种排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1-救险车,2-动力系统,21-第一管路,3-排水模块, 31-第一浮块,32-第一挂耳,4-供水模块,41-第二浮块,42-第二挂耳,5-作业机器人,51-行走单元,52-支架,53-基座,54
‑ꢀ
升降单元,541-导轨,55-承重座,551-承重杆,552-伸缩杆,553
‑ꢀ
挂耳定位块,56-吊装单元,561-吊装架,562-绞盘,6-第二管路, 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所示,本多用途救险车1结构,包括救险车1和动力系统2,所述动力系统2设于所述救险车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险车1的车厢内部设有用于存放排水模块3、供水模块4 和作业机器人5的存放区,所述动力系统2用于为所述排水模块 3或所述供水模块4提供动力,所述作业机器人5用于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的搬运作业。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进行排涝作业时,抢险人员可以将动力系统2与排水模块3连接,然后操控作业机器人5将排水模块3投放到排涝区域内,进行排涝作业,当需要进行消防作业时,抢险人员可以将动力系统2与供水模块4连接,然后操控作业机器人5将供水模块4投放到附件的取水区域内,为消防设施提供高压水源,其中动力系统2可以采用市售的电力系统或液压系统,为排水模块3和供水模块4提供动能,除了搬运排水模块3和供水模块4,作业机器人5还可以参与抗险救灾物资的搬运,从而代替人工适应多种地形,降低了人员配置,此外,排水模块3和供水模块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抢险需要进行调整,多个供水模块4在为消防设施供水时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进一步增大水压,提升灭火效果,其中,动力系统2可以选择带有发电机的配电箱,也可以是带有液压泵和控制阀的液压动力系统,救险车1内部设有取力器,取力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系统2连接,从而在救险过程中将救险车1的发动机动力取出,驱动发电机或液压泵,为动力系统2提供动能来源。
[0036]
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2设有用于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提供动力的第一管路21,所述排水模块3和所述供水模块4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管路21配合的第二管路6。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6的方式,便于抢险人员方便快捷地将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与动力系统 2连接,从而驱动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进行排水或供水作业,此外,抢险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将第一管路21与排水模块3的第二管路6或供水模块4的第二管路6连通,从而实现作业模式的切换,省时省力,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的时间,其中,第一管路21和第二管路6的连接端设有快速接头,根据动力系统 2的类型,快速接头可以采用市售的电气接头或液压接头。
[0038]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排水模块3包括第一浮块31,所述第一浮块31内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5工作端配合的第一挂耳32,所述第一挂耳3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浮块31。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浮块31可以为排水泵提供安装和防护,排水泵能够在动力系统2的驱动下进行排水作业,第一挂耳 32的自由端穿过第一浮块31,一方面可以配合作业机器人5的工作端,便于抢险人员操控作业机器人5搬运排水模块3,另一方面也便于作业机器人5的工作端直接与排水泵连接,避免搬运过程中排水泵重量过大从第一浮块31内部脱出,此外,第一浮块 31可以提供浮力,一方面可以使排水泵随着水位的升降而升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排水泵吸底。
[0040]
参考图7,本排水泵采用常见的市售端吸泵,第一挂耳32分别设于端吸泵的两侧,用于平衡搬运时的重心,第一浮块31上设有为端吸泵进水口和出水口预留的开口,端吸泵进水口处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泵体。
[0041]
参考图8,本排水泵采用常见的市售轴流泵,第一浮块31上设有为轴流泵进水口和出水口预留的开口,与图7中端吸泵的设置方式不同处在于出水口的位置设置。
[0042]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供水模块4包括第二浮块41,所述第二浮块41内部设有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5工作端配合的第二挂耳42,所述第二挂耳4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浮块41。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浮块41可以为加压水泵提供安装和防护,加压水泵能够在动力系统2的驱动下进行加压取水作业,第二挂耳42的自由端穿过第二浮块41,一方面可以配合作业机器人5的工作端,便于抢险人员操控作业机器人5搬运排水模块3,另一方面也便
于作业机器人5的工作端直接与加压水泵连接,避免搬运过程中加压水泵重量过大从第二浮块41内部脱出,此外,第二浮块41可以提供浮力,一方面可以使加压水泵随着水位的升降而升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加压水泵吸底。
[0044]
实施例2:
[0045]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作业机器人5包括行走单元51,所述行走单元51上设有支架52,所述支架52上设有基座53,所述支架52与所述基座53之间设有可驱动所述基座53在高度方向升降的升降单元54,所述基座53 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的承重座55,所述支架52上还设有吊装单元56,所述吊装单元56设置于所述支架52远离所述承重座55的一端。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行走单元51用于驱动作业机器人5,支架 52为基座53和升降单元54提供安装和支撑的平台,承重座55 用于承载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增加搬运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吊装单元56可以辅助承重座55,进一步提升搬运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可以单独作为吊装装置实现对物品的垂直吊装,吊装单元56设置于支架52远离承重座55的一端,当承重座55 载物时,能够有效维持重心平衡。
[0047]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座55包括与所述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的配合承重杆551,所述承重杆551一端与基座5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电磁铁。
[004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重杆551能够有效配合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抢险人员可以通过操作作业机器人5,实现对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的搬运,具体操作方法为:控制升降单元54 将基座53下降,然后控制行走单元51将承重杆551移动至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下方,然后控制升降单元54将基座53上抬,从而将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装载到承重杆551上,承重杆551的另一端设有电磁铁,通电时可以产生磁力,增加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与承重杆55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吊装或搬运磁性材料外壳的物资时,也可以利用该电磁铁进行辅助搬运。
[0049]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座55还包括第一伸缩缸和设置于所述承重杆551远离固定的伸缩杆552,所述第一伸缩缸设于所述承重杆551,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伸缩杆552连接,所述伸缩杆552可沿所述承重杆551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控制作业机器人5装载排水模块3、供水模块4或抢险物资时,可以先将伸缩杆552缩回,然后利用承重杆551对装载物进行定位,然后利用吊装单元56将装载物吊起,其中,吊装单元56可以采用电磁铁、挂钩等方式将装置吊起,然后将伸缩杆552伸长,然后再控制吊装单元56,将装载物缓缓下降,放置到伸缩杆552上,避免装载物直接与伸缩杆552接触,从而导致作业机器人5发生较大的重心偏移;
[0051]
当作业机器人5需要在指定地点卸下排水模块3、供水模块4 或抢险物资时,可以先利用吊装单元56将装载物吊起,然后可以利用第一伸缩杆552将伸缩杆552缩回,最后控制吊装单元56 将装载物卸下,完成卸货流程。
[0052]
为方便不同规格物资的搬运或吊装,所述的承重杆551与基座53之间为滑动连接,或基座53上设置若干个安装孔,以使得承重杆551安装于基座53上时可手动或自动调整两个承重杆551 之间的距离,方便针对不同大小物资,调节承重杆551宽度方向的间距。此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追溯。
[0053]
再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552的上侧壁设有挂耳定位块553,所述第一挂耳32和第
二挂耳42的自由端均设有与所述挂耳定位块553配合的定位槽7。
[0054]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杆552上侧壁的挂耳定位块553,可以与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的定位槽7形成配位连接,进一步增加作业机器人5在搬运排水模块3或供水模块4时的稳定性。
[0055]
优选地,所述吊装单元56包括吊装架561和设置于所述吊装架561内部的绞盘562,所述绞盘562上设有消防水带或牵引绳。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吊装架561能够为绞盘562提供安装和支撑平台,绞盘562为常见的市售产品,抢险人员可以根据作业需要,替换绞盘562上的消防水带或牵引绳,作为补充,排水模块3和供水模块4的上侧壁均设有与牵引绳配合的吊装件,吊装件可以采用常见的市售起吊环。
[0057]
其中,所述行走单元51包括行走机构和驱动行走机构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为电机、液压马达或内燃机,所述的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底盘或轮胎式行走底盘。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液压马达或内燃机均为常见的市售产品,购置成本低廉,易于替换,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底盘或轮胎式行走底盘,能够有效适应多种地形,增大作业机器人5的适用性。
[0059]
此外,所述升降单元54包括设置于支架52上的导轨541和驱动基座53沿导轨541上下运动的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的活动与所述基座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设于所述支架52。
[0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抢险人员可以通过第二伸缩缸,驱动基座 53沿导轨541上下运动,从而配合吊装单元56和承重座55实现对装载物的装卸。
[006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62]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救险车,2-动力系统,21-第一管路,3-排水模块,31-第一浮块,32-第一挂耳,4-供水模块,41
‑ꢀ
第二浮块,42-第二挂耳,5-作业机器人,51-行走单元,52-支架, 53-基座,54-升降单元,541-导轨,55-承重座,551-承重杆,552
‑ꢀ
伸缩杆,553-挂耳定位块,56-吊装单元,561-吊装架,562-绞盘, 6-第二管路,7-定位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包括救险车(1)和动力系统(2),所述动力系统(2)设于所述救险车(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险车(1)的车厢内部设有用于存放排水模块(3)、供水模块(4)和作业机器人(5)的存放区,所述动力系统(2)用于为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提供动力,所述作业机器人(5)用于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的搬运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2)设有用于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提供动力的第一管路(21),所述排水模块(3)和所述供水模块(4)均设有与所述第一管路(21)配合的第二管路(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模块(3)包括第一浮块(31),所述第一浮块(31)内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5)工作端配合的第一挂耳(32),所述第一挂耳(3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浮块(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模块(4)包括第二浮块(41),所述第二浮块(41)内部设有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上设有与所述作业机器人(5)工作端配合的第二挂耳(42),所述第二挂耳(42)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浮块(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器人(5)包括行走单元(51),所述行走单元(51)上设有支架(52),所述支架(52)上设有基座(53),所述支架(52)与所述基座(53)之间设有可驱动所述基座(53)在高度方向升降的升降单元(54),所述基座(53)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排水模块(3)或所述供水模块(4)的承重座(55),所述支架(52)上还设有吊装单元(56),所述吊装单元(56)设置于所述支架(52)远离所述承重座(55)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座(55)包括与所述第一挂耳(32)或第二挂耳(42)的配合承重杆(551),所述承重杆(551)一端与基座(5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电磁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座(55)还包括第一伸缩缸和设置于所述承重杆(551)远离固定的伸缩杆(552),所述第一伸缩缸设于所述承重杆(551),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动端与所述伸缩杆(552)连接,所述伸缩杆(552)可沿所述承重杆(551)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552)的上侧壁设有挂耳定位块(553),所述第一挂耳(32)和第二挂耳(42)的自由端均设有与所述挂耳定位块(553)配合的定位槽(7)。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单元(56)包括吊装架(561)和设置于所述吊装架(561)内部的绞盘(562),所述绞盘(562)上设有消防水带或牵引绳。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意一项所述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54)包括设置于支架(52)上的导轨(541)和驱动基座(53)沿导轨(541)上下运动的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的活动与所述基座(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设于所述支架(5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多用途救险车结构,包括救险车和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设于所述救险车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救险车的车厢内部设有用于存放排水模块、供水模块和作业机器人的存放区,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为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提供动力,所述作业机器人用于所述排水模块或所述供水模块的搬运作业。本发明具有购置成本低、占用人力少、地形限制小、功能多样且功能模块切换迅速快捷的优点。多样且功能模块切换迅速快捷的优点。多样且功能模块切换迅速快捷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梅海清 严康 丛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阿莫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906.html

最新回复(0)